造船的技術與工藝(造船の技術)~推薦!
| 作者:池田良穗 ISBN:9789861778709 | 
| 【Author】作者/繪者/著者/譯者 | 
作者簡介
              池田良穗
                1950年出生於北海道。1973年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船舶工學科畢業。1995年起擔任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教授(海洋系統工學)。著有《大家都想了解的船的疑問100》、《船的最新知識》等書。
譯者簡介
              張沛然
                社會系畢業,原出版社編輯,支持各種社會議題,多元面向的嗜讀者,成日埋首書中,家裡文字工作者。
| 【Introduction】簡介/書評/特色/摘要 | 
                巨大的船舶要怎麼組裝?
                船上機具和零件又是如何製造?
                本書帶你親臨造船現場,
                從船體組裝加工開始,
                見識巨型船隻的高精密技術與製造工藝。
                ◎建好的船要怎麼下水?
                ◎引擎要怎麼製造才不容易在海上故障?
                ◎為什麼船的推進器要做成螺旋槳?
                ◎自動操舵是否可能?
                ◎通信器及雷達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  ◎要怎麼塗裝才能防蝕?
                ◎救生艇的製造技術
本書特色
                1、巨大、複雜且精密的船舶怎麼製造,海洋系統工學專家為您解說
                2、作者走訪造船廠,以第一手資料帶您參觀船舶的製造現場
                3、日本最先端的造船技術與工藝
| 【Table of Contents】目錄/大綱/內容概要 | 
第一章 船的建造方式
              1-1 船體的建造材料及建造方式
              1-2 什麼是造船的船段分段建造法
              1-3 在下水典禮中誕生的船
              【專欄1】因為浮力的存在,船才能在節能狀態下進行運輸
第二章 主機(引擎)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2-1 讓船移動的引擎是什麼
              2-2 引擎零件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2-3 曲柄軸可將上下運動轉為迴轉運動
              2-4 引擎發動及冷卻的機制是?
              2-5 活塞用油冷卻
              2-6 引擎的組裝技術
              2-7 引擎是如何安裝在船上
              2-8 何謂緊急倒俥試驗?
              2-9 什麼是船舶引擎的渦輪增壓器?
              2-10 渦輪機及壓縮機的葉輪形狀不同
              2-11 為了安全、清掃、檢查、洗淨所下的工夫為何?
              2-12 混合動力增壓器有何過人之處?
              2-13 何謂動能回收系統?
              2-14 支撐主機的副機功用為何?
              2-15 為什麼空氣對引擎的起動是必要的?
              2-16 不是只有照明!何謂電器艤裝?
              2-17 如何決定發電機的容量?
              2-18 船舶上搭載何種發電機?
              2-19 發電機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2-20 何謂藉由主機引擎起動的主軸發電機?
第三章 螺旋槳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3-1 船的推進器為何是螺旋槳?
              3-2 為何螺旋槳位於船尾?
              3-3 為什麼水不會從螺旋槳和船體之間滲入?
              3-4 何謂軸線校準技術?
第四章 操舵裝置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4-1 船的操舵裝置結構為何?
              4-2 舵機追求的性能為何?
              4-3 讓舵回轉的機制為何?
              4-4 操舵裝置的心臟是能移動柱塞的油壓泵
              4-5 操舵裝置是如何製造的?
              4-6 愈來愈小的操舵臺
              4-7 在廣闊的海洋中提供協助的自動操舵
              4-8 為什麼自動操舵得以實現?
              4-9 自動操舵至今仍不斷進化
              4-10 電羅經成為船的眼目
第五章 鰭板穩定器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5-1 什麼是鰭板穩定器
              5-2 鰭板穩定器的設計技術
              5-3 鰭板穩定器的製造方法
              5-4 提升鰭板穩定器性能的油壓系統
              5-5 測試完成後的鰭板穩定器
              【專欄2】讓大型船舶輕輕搖晃的技術
第六章 系統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6-1 船舶安全停靠所不可欠缺的係泊裝置
              6-2 錨鏈和繫船索要如何捲起來?
              6-3 油壓系統已系統化
              6-4 降低油壓系統噪音的技術
              6-5 什麼是電動繫泊裝置?
              6-6 繫船索是由何種材質製造而成?
              6-7 現今仍由技師製造的繫船大纜
              6-8 使用超級纖維的次世代繫船大纜為何?
              【專欄3】要是沒有浮力就無法支撐巨大的船體
第七章 貨物裝卸裝置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7-1 船是如何裝卸貨物?
              7-2 吊桿式vs.甲板起重機誰勝誰負?
              7-3 甲板起重機是怎樣的結構?
              7-4 甲板起重機的設計理念為何?
              7-5 甲板起重機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7-6 依據船的不同而有各種貨物裝卸裝置
              7-7 如何裝卸液體貨物?
              7-8 控制液體的蝶形閥是什麼?
              【專欄4】為什麼船愈大愈省能源?
第八章 通信器及雷達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8-1 和陸地通訊不可欠缺的國際海事衛星(通信衛星)
              8-2 國際海事衛星船舶地球電臺是什麼樣的天線?
              8-3 國際海事衛星船舶地球電臺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8-4 國際海事衛星的組裝技術
              8-5 嚴苛環境也能承受的國際海事衛星船舶地球電臺
              8-6 在黑暗中也能看見物體的雷達對航海來說不可欠缺
              8-7 雷達天線能夠抵抗秒數50公尺的強風
              8-8 雷達的大腦採用日本自製影像處理電路
              8-9 雷達每天都在持續進步
              8-10 以雷達掌握波浪的波浪觀測系統新發展
              8-11 即使在船上也能透過衛星通信隨時連接網路
              8-12 船載地球站的天線為什麼那麼巨大?
              【專欄5】壓艙水和外來物種的關係為何?
第九章 塗裝的技術
              9-1 為什麼船要塗上塗料?
              9-2 添加劑及顏料決定塗料的功能性
              9-3 塗料是經過多道工序製造而成
              9-4 塗布之處要結合海域、船速進行細微配合
              9-5 總是保持光滑的船體表面實現節省能源
              9-6 品質會因為塗裝方式而大為不同
              9-7 一眼就能了解塗裝厚度的劃時代塗料為何?
              【專欄6】在波浪中速度為什麼會降低?
第十章 救生艇的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10-1 救生艇是由何種材料製造而成?
              10-2 救生艇是在何種設計理念下製造而成?
              10-3 堅固的救生艇製造技術
              10-4 通過墜落實驗後終於合格
              10-5 有即使翻覆也能自然地回復的救生筏嗎?
| 【Preface】序/前言/推薦/心得 | 
作者序
                船,是個巨大又複雜的系統。一般而言,汽車是由約五萬個的零件所組成;但20萬噸貨船的零件,則據說高達20萬個以上。在造船上,必須將這些零件加以組合,成為能在嚴苛海洋上安全且有效率運作的系統。本書中將為各位讀者介紹有關巨大船隻的建造技術,以及組成該船隻所需的各種零件製造技術。
                雖然本書無法將許多船隻的零件全部介紹給各位讀者,但為了撰寫本書,筆者花了近一年的時間,除了造船所外,也拜訪了各種零件製造商進行採訪工作。我在這些地方所見到的,是運用著可說是工匠技藝般的先進技術,每一個零件都經過仔細設計,並高度精密地製造出來。
                現今的中國及韓國也能建造出大量船隻,但其內部的船舶用零件,還是大量使用日本製零件。筆者過去在希臘時,剛好有機會搭乘到一艘曾於日本使用的渡輪,在售出、更換名稱後依然持續活躍。在船上我採訪船長及輪機長後,他們熱切地告訴我:「日本的船舶用零件具有高信賴性,即使是中古船隻也很少出現故障。」,因此,他們拜託我:「希望能拿到日本製船舶用零件的目錄」。回國後,我便向日本舶用工業會(零件製造業界團體,簡稱JSMEA)提出要求,在取得英文版的零件手冊後送給他們,讓對方感到十分高興。因為MADE IN JAPAN的名聲早已響徹全世界的海運界。
                隨著江戶時代鎖國政策的結束,明治時代的到來,造船產業作為日本國家政策迅速振興起來。這也考量到由於建造一艘船需要大量的零件,具有「扶植廣泛的工業領域」這樣的特性。日本的造船業在短期間內大幅成長,並打造出不遜於歐美先進國家的高性能軍艦及商船。
             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日本遭到毀滅性的打擊,戰爭結束後,最先看到迅速復甦且出現成長的,就屬造船產業。造船產業採用最新建造方法,諸如:「分段建造法」、「焊接技術」等,在世界經濟急速成長之下,帶動船舶大型化,最終占有世界造船量50%以上。
                於此同時,也博得「由於日本的船隻性能十分優越,賣出時依然能以高價售出」這樣的名聲。在這樣高品質的背後,是由於在日本造船產業的周邊,存在著一同成長的船舶用零件製造商。
                近來的日本,似乎漸漸不再提到關於船的相關話題。雖然大眾媒體偶而也會提到郵輪或深海探鑽用的海洋調查船等話題,但感受到船隻魅力的人似乎愈來愈少。
                舉例來說,船舶及海洋的記述,逐漸從小學及國中的教科書消失。筆者在還是小孩子時,徹底學習到缺乏資源的日本,是如何藉由輸入原料後,藉由加工產生附加價值後再行輸出而變得富裕,其中,不管是原物料或是製品,都是經由船隻運送。
                這件事本身,迄今依舊沒有改變。日本有99.7%貿易量是透過船隻運送。正因有著船舶為基礎的大量輸送系統,以及擁有非常認真的日本人特質所製造出高品質製品,才有今日繁榮的日本,這麼說絕非言過其實。
                作為日本「製造精神」的高技術力結晶的各式各樣船舶用零件,以及最終統合而成的船隻,現今仍在世界散發光芒。只要少許能源就能大量運送貨物的船,將是人類永久不變且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。本書若能讓對這樣的船抱持興趣的人增加有所幫助及貢獻,那真是不勝喜悅之至。
ISBN:9789861778709
叢書系列:知的
規格:平裝/224頁/16x22.5cm/普通級/全彩印刷/初版
出版地:台灣
本書分類:自然科普>應用科學>其他
| 【Preview】內容預覽/連載/試閱PDF下載 | 
ISBN:9789861778709
叢書系列:知的
規格:平裝/224頁/16x22.5cm/普通級/全彩印刷/初版
出版地:台灣
本書分類:自然科普>應用科學>其他
資料來源:[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]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ap/products/0010647671?utm_source=ap&utm_medium=ap-books&utm_content=recommend
圖文屬原創所有。相關資訊僅供參考,歡迎前往選購。發現不妥處請告知!
| 【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】買的人,也買了... |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![跟著飛行員一起開飛機[圖解版]](http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54/13/0010541301.jpg)


 
